储氢材料生产线
赣南稀土矿山
磁性材料生产线
高纯稀土氧化物生产线
广西国盛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生产线
钕铁硼甩带片生产车间
中国稀土集团总部及科创中心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不可再生资源。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稀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工作,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稀土产业发展时强调,要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强项目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为我国稀土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1年12月,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稀土集团”)组建成立,标志着我国稀土产业开启了中央企业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国稀土集团自组建以来,始终坚持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和工作指南,始终践行保障国家稀土战略资源安全、维护稀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职责,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破解关键技术难题,推动我国稀土行业形成资源供给更加牢靠、技术工艺更加环保、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战略支撑更加稳固的发展新格局。
大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稀土工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我国稀土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长期开拓进取和不懈努力,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稀土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稀土绿色采选冶技术快速推广应用,稀土精深加工及应用规模化发展,高附加值的稀土产品不断涌现,我国稀土工业和稀土科技发展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国稀土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加快向经济优势、技术优势转变,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显著提升,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依托丰富且独特的资源优势,我国稀土产业已形成涵盖地质勘探、矿山开采、冶炼分离、精深加工、技术研发、流通贸易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可生产产品400多个品种、1000多个规格,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规模供应各种级别、不同品种稀土产品的国家。我国稀土工业供应了全球90%以上优质的冶炼分离产品,高纯、高附加值的单一稀土化合物和金属产量逐年上升,稀土功能材料产量居全球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稀土大国、世界稀土产业的重要支柱。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着力攻克稀土应用技术难题,推进稀土元素高值化利用。高端稀土合金、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永磁电机等一批高端产品打破垄断进入国际主流市场。稀土产品在下游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和海洋工程装备等高端应用领域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关键领域战略支撑能力持续增强,我国稀土产业加速迈上中高端。企业转型发展成效显著,稀土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在稀土永磁、催化、金属靶材等细分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稀土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产业布局更加合理。资源整合快步推进,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统筹开发,轻重稀土协调发展的行业格局初步形成。通过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稀土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稀土企业集团。稀土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提能升级,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获批建设,推动稀土产业集聚发展,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优势显著。
绿色发展成绩显著。绿色矿山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绿色无铵开采、离子型稀土开采成套装备制造技术、离子型稀土矿生物开采和高盐废水零排放关键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推动稀土矿山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稀土冶炼分离清洁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大幅降低稀土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稀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稀土再生产量供应占比超过10%。
深刻认识产业变革形势
坚定不移把牢稀土强国战略方向
进入新时期,我国稀土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一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思潮蔓延,地缘政治风险上升,资源产业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趋势明显,稀土产业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稀土产业地位面临严峻挑战。另一方面,我国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现代产业化体系建设快速推进,稀土作为“工业维生素”,在推进高科技产业发展、资源循环利用、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的关键作用愈发凸显,稀土科技创新需求极为迫切。当前我国稀土产业存在科技和产业“两张皮”问题,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衔接不够;稀土科技力量分散,存在重复研发现象;原始创新供给不足,部分高端新材料受制于人,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大阻碍。2024年6月,国务院出台《稀土管理条例》,从法律层面鼓励和支持稀土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对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我们必须把牢稀土产业发展正确方向,着力提升稀土工业现代化水平,推动我国从稀土大国迈向稀土强国。
稀土强国必须是稀土资源强国。资源是产业发展的根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安全。建设稀土强国必须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落实稀土资源管理制度,全力做好稀土资源统筹管理和保护开发,实现资源良性储备和产品稳产保供。要持续巩固技术优势,坚持“两种资源”开发并行、“两个市场”利用并重,整内拓外,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实现稀土资源高效配置,不断夯实我国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稀土强国必须是稀土产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特征要求。这是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内涵的深刻概括。当前我国稀土产业发展还存在绿色低碳、智能制造水平不高,绿色标准体系不健全,稀土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缺失,产业人才队伍素质不强,高端制造基础不牢等问题。建设稀土强国,迫切需要大力推进绿色化、高质化、高效化加工制造,加快形成合理开发、有序生产、高效利用、技术先进、集约发展的产业格局,勇做全球稀土产业发展引领者。
稀土强国必须是稀土科技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当前,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为稀土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等领域拓展应用带来重要机遇。只有稀土科技强,才是稀土产业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聚焦稀土高端化应用,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稀土产业与新兴产业耦合发展,塑造产业发展新动能。要加快产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抢滩世界科技前沿,推动创新链向高端化、高附加值延伸发展,提升我国稀土创新国际影响力。
加快建设稀土科技创新高地
推动稀土强国建设迈出崭新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当前正值我国稀土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必须坚持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互促共进,加快锻长板、补短板,打造世界级稀土科技创新高地,提升我国稀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稀土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加快资源集聚,整合建设战略科技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通过建立健全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产业引领和安全支撑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全面推进稀土创新力量整合和要素集聚,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新型研发体系,建设国家稀土战略科技力量,着力打通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创新活动链条,使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从国家层面集中科研投入,以国家重大计划、重大工程为牵引,实施有组织科研、体系化攻关,着力突破稀土领域制约我国战略目标实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关键装备,促进我国稀土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
加强系统布局,推进稀土科技自立自强。要围绕稀土全产业链破解卡点堵点,健全“产业链出题、创新链答题”机制,有的放矢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生产技术提升,着眼产业链整体突破,压紧压实责任,加速攻关突破。在稀土开采环节,加快稀土勘探和开采技术攻关,持续提升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巩固我国稀土资源优势。在稀土加工和应用环节,大力支持推进稀土清洁生产技术、高丰度稀土元素平衡应用技术、中重稀土高值化应用技术等技术研发,开发新产品、开拓新领域、开启新应用,加快推动我国稀土产业补短板,迈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聚焦稀土元素本征特性、材料物相设计等基础理论研究和攻关突破,服务重大工程落地、推动关键产业发展,提升我国稀土产业战略支撑力。要大力推进稀土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发挥标准对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引领产业升级、保障产业安全的支撑作用。以重大应用场景落地为目标,推动稀土科技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制造、深海空天开发等前沿技术领域的研发和应用推广,推动我国稀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
壮大科技企业,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要持续优化行业管理,立足行业整合基础大力推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设世界一流稀土企业集团。要着力营造中小企业发展良好环境,加快完善形成与中小企业成长相适应的政策体系。瞄准制约高精尖产业发展的稀土细分领域,努力培育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批细分领域单项冠军企业、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企业、一批基础保障骨干企业,构建头雁领航、群雁齐飞,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新生态。要强化科技型企业源头孵化培育,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园区、科技型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载体孵化服务能力,提高有效孵化产出率,培养造就一大批工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的“后备军”。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制造业中试平台、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更多技术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推动构建稀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生态。
深化数智赋能,大力发展稀土高端制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继续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国家级产业集群。稀土智能制造是推动我国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要加快稀土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推进稀土产业链各环节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力实施企业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示范工程,发挥龙头骨干引领作用,建设一批智慧矿山、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带动加快产业链数字化进程。加快人工智能、云计算在稀土新材料等高端制造领域推广应用,助力新材料原始创新,提升稀土材料制造稳定性、一致性,实现我国稀土新材料研发设计与应用赶超,构筑全球稀土产业竞争新优势。支持数智技术向稀土绿色制造业领域渗透并实现融合,改善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要素比例,实现行业提质增效和降本降耗,形成规范化标准,加快产业绿色化发展。
夯实人才培养,锻造稀土强国关键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要着力推动高校、企业、产业融合,聚焦基础研究突破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系统谋划、引育并举,着力培养稀土工业领域所需高端科技人才,建立一支国际领先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队伍。要面向制造强国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以项目为牵引、以解决实际科技需求为驱动的实践培养体系,持续强化稀土领域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建设稀土卓越工程师队伍。要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持续改善人才聚集平台“硬环境”,建立人才生活和工作保障“硬条件”,促进国内外高素质青年人才集聚,在稀土新材料及应用关键领域提前做好人才培养布局储备,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稀土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稀土应用广泛、作用突出,要统筹区域稀土产业资源,优化要素配置,建立健全适应不同地区特点的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稀土助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积极探索科技投入各种有效形式,加快建立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企业主体等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从国家层面建立稀土产业升级基金、稀土基础及应用基础科研基金等重大平台,为稀土科技创新提供资金保障。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围绕“四个面向”,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让稀土科技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
(中国稀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刘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