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2024年,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岭南”)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将广晟控股集团企业文化和FAITH经营理念作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动力源泉,充分运用其中的行为导向和方法指引,推动中金岭南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聚焦主业、联合协同,产业布局加快优化
聚焦掌握丰富金属资源的行业头部企业,加快矿山、冶炼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三稀”金属及新材料精深加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构建具有中金岭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成功摘牌广东新兴县天堂铅锌铜多金属矿普查探矿权,开展万侯铅锌铜银多金属矿勘查,强化现有矿山周边勘探,进一步提升了铅锌铜钨等资源金属量。韶冶厂稀散金属综合回收与高纯制备,中金铜业铜阳极泥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技术改造项目投产,提升了镓、锗、铟、金、银等金属回收能力。中金科技低价、低风险重整山东天圆铜业公司,打通了铜冶炼板块与新材料板块的上下游通道,提升了产业协同效应。
行胜于言、讲究策略,经营业绩大幅提升
坚持干字当头,围绕经营管理“攀高计划”,以月度生产经营分析会为抓手,全面启动降本增效专项行动,从“增量增效、提质增效、降本增效、创新增效、协同增效”五个维度制定了26项重点举措,不断优化生产管控模式,加强矿山、冶炼、新材料和供应链等板块之间的协同,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全力以赴提产能、优指标,降成本、增效益,拓市场、提质效,实现了运行质量的大幅提升,2024年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其中实体营收占比超70%,预计利润总额创历史新高。
创新制胜、优化内控,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聘任中南大学、兰州大学、上海大学等专家为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分别与中南大学、上海大学、兰州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矿冶集团等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在“三稀”金属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水平。修订中金岭南公司《科技创新奖励管理办法》等制度,加大对科技创新成果和先进个人的激励,发放科技激励金380万元。坚持合规为先,印发《中金岭南公司风险四色图》,及时开展隐患排查整治,丹冶厂等单位通过合规管理体系国内国际双标准认证。加强境外管理团队力量,派出技术攻关和专业团队赴境外调研,提升境外企业管控水平。
技术自强、快速行动,科技硬实力不断增强
坚持“在资源中寻找资源”理念,投入科研费用超5亿元,实施“揭榜挂帅”项目12项,对矿产资源综合回收、“三稀”金属高纯化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将“卡脖子”变为“撒手锏”。全年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奖3项、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2项;新增专利授权57项,中金科技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无汞电池锌粉荣获“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称号;韶冶厂获“广东省标准领军企业”称号。凡口矿下井单班人数从400余人下降至315人,入选国家矿山安监局矿山领域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名单。
以人为本、追求卓越,发展活力充分激发
把人的激活、凝聚、调动和发展作为第一抓手,强力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中金岭南总部部室由18个压减至12个,正职职数压减7个;撤销1个事业部;对金融板块2家企业进行整合;优化凡口矿采矿车间人员配置,减员150人。中金岭南总部推行全体起立、重新竞聘,总部中层干部平均年龄下降3岁,新提拔的8名中层干部有4名硕士、1名博士;全年累计对超320个管理及关键技术岗位人员开展公开竞聘,首次提拔“90后”进入企业领导班子。选拔20人参加广晟控股集团青年英才班和海外英才班培训,开展矿业、冶炼、新材料等板块318名后备人才专题培训,招收382名大学生,新增1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名省市级人才、29名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407名高技能人才。
下一步,中金岭南将强化党建引领,认真落实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持续践行广晟控股集团FAITH经营理念,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同优者对标、向强者学习、与胜者赛跑,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换、产业价值向高附加值攀升,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为广晟控股集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贡献更大力量。
(焦小刚)